
创作背景
1866年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之约根据卡尔·贝克的诗作《蓝色多瑙河》的意境写成了充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作品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其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赏析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引子分为两个部分。乐曲开始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如黎明时平静的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圆号吹出一个充满希望的音调好似晨曦拨开了多瑙河上的薄雾黎明到来。音乐生机盎然安谧宁静。第二部分是序引的小高潮这个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活泼清新的动机配以典型的圆舞曲律动如河水拍岸生机勃勃使人振奋。
随后是第一圆舞曲。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轻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如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着美丽的多瑙河歌唱着洒遍春晖的奥地利人的故乡。第一段的主题素材来自引子的动机。第二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在高音区断奏充满喜悦活泼而轻快。
第二圆舞曲是三部曲式。第一段旋律起伏、跳跃给人以朝气蓬勃的美好感受。中段的音乐婉转而柔美小提琴奏着主题竖琴用琶音伴随着好像阿尔卑斯山麓的青年们在热烈、欢快的舞蹈间隙窃窃私语互诉衷曲。
第三圆舞曲是二部曲式。第一段饶有新意典雅而高贵。反复以后对比性的第二段曲调生动活泼富于流动性和旋转性。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第一段由木管乐器和小提琴弱奏出优美动人、舒展柔情的旋律。然后在热闹的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欢腾、热烈的对比乐段使全曲达到高潮。
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规模较大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素材—一再现最后全曲在疾风骤雨式的节日狂欢气氛中结束。
相关歌谱
蓝色的多瑙河 线谱简谱:蓝色的多瑙河 线谱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小约翰·施特劳斯 歌曲名称为蓝色的多瑙河歌谱类型为。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
蓝色的多瑙河简谱:蓝色的多瑙河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小约翰·施特劳斯歌曲名称为蓝色的多瑙河歌谱类型为。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
蓝色的多瑙河[合唱曲谱]简谱:蓝色的多瑙河[合唱曲谱]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小约翰·施特劳斯歌曲名称为蓝色的多瑙河歌谱类型为。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