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背景
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太出名但这首序曲却成为世人十分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常单独演出还常常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
乐曲赏析
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调侃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