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问答 » 在线问答 » 正文

江西一村寨村民姓氏“生熊死黄”

发布时间:2023-08-10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内容仅供参考!
  瀛上村“生熊死黄”自明代延续至今,为瀛上村黄氏宗祠。

南昌瀛上村“生熊死黄” 网友好奇!村民不觉稀奇!

近日,(江西)南昌昌北蛟桥镇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习俗引起网友的关注,4月10日,记者走进瀛上村了解“生熊死黄”传统的来龙去脉,据了解,瀛上村“生熊死黄”源自明代,但至于原因村民说法不一。

瀛上村“生熊死黄”? 村民不觉稀奇!

4月10日,记者来到瀛上村调查“生熊死黄”的情况。走进瀛上村,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村民,他们普遍对“生熊死黄”很熟悉,“这里姓熊的人生前姓熊,但是过世之后在墓碑上的姓就变成黄了,好早之前就从祖上传了下来,没什么稀奇的。”瀛上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对记者表示。

据瀛上村一位76岁的老人熊祺芬介绍,他原来居住在外地的大哥过世后,选择落叶归根,最后将坟墓留在老家,虽然在外打拼多年,但最终还是尊重上辈人传下来的习俗,墓碑上改为姓黄。“我们家族的人都很尊重祖上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世世代代传下来没有任何异议。”熊祺芬对记者表示。

自明代传承至今 原因村民说法不一

至于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传统从何时流传下来,原因又是什么,村民们说法不一。熊祺芬向大江网记者介绍,明朝洪武年间,原南昌安义县罗田黄家有一黄姓人士入赘南昌蛟桥镇瀛上村,并改姓随妻子姓熊,其岳母承诺,若是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中了状元便可以改回黄姓,同时还同意在他死后,墓碑上改回黄姓。而后,虽然他们的后代多有成就非凡者,但是“生熊死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而老家是瀛上村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长熊河水却向记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熊河水向大江网记者介绍,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传统源自明末清初,当时从武汉迁至南昌安义的黄氏家族中一个黄姓外甥过继给了南昌瀛上村熊姓舅舅,此后就跟随舅舅姓熊。“但是中国人都有一种生不改名死不改姓的传统,所以这位熊姓外甥死后就改回了原来的黄姓,其后代也一直延续这个传统。”熊河水向记者介绍。

生前死后姓氏不同习俗南昌独瀛上村一地

对于这种奇特的姓氏传统,记者电话采访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梅联华向大江网记者介绍,南昌市有“生前姓氏和死后姓氏不同”习俗的地方只有瀛上村这个地方,但是类似瀛上村有这样奇特姓氏传统的地方不只一个。“南昌县广福镇板湖永木黎村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永木黎村原名是‘守墓李家’。”梅联华说。

梅联华向记者介绍,永木黎村很长时间被称为“守墓李家”,然而后代认为祖先原为守护李王(唐玄宗之子)墓才在这里繁衍定居,加上当时形式紧迫,怕为此遭到株连而被朝廷暗杀,所以分别去“守”、“李”的谐音“永”、“黎”,将“守墓李家”改为“永墓黎家”,到了清代,黎氏家族没落,族人认为是“墓”字不吉所致,所以又取“墓”字谐音“木”代之,改为“永木黎村”一直沿用至今。
  • • 印度小孩,拿毒蛇当玩具

      印度小孩,拿毒蛇当玩具 印度Vadi部落的儿童2岁就刚刚开始接受训蛇锻炼,在他们天真的心

  • • 别具一格的腾桥火老虎灯

       在我国民间灯彩艺术瑰宝中,有种至今鲜为人知,别具一格的灯彩,它就是火老虎灯,起源于临川腾桥的罗家

  • • 乐安民间游艺习俗

      在乐安县民间文化生活中,自古以来形成了许多习俗,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等传统节日游

  • • 宜黄戏神

      16世纪初,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作《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

  • • 丧葬

      临川区域各县城乡居民办理丧事,一般丧礼主要程序有“买水”、“装殓”、“吊奠”、“

  • 哎呀音乐钢琴键盘学习《 钢琴主人训练营》 西瓜学琴
    郭蝈 陪练钢琴 30节课时 考级刚需 让孩子每一次练琴都是高质量的
    30天轻松学会五线谱 流行钢琴自学初级教程 牙牙学琴
    流行爵士钢琴实战技巧VIP课 - 继伟 哎呀音乐
    【海上钢琴师】原版 MT1990钢琴谱
    百首经典流行钢琴实战曲集 - 继伟
    雷费尔德电钢琴重锤88键专业考级儿童初学者数码电子钢琴家用
    小练咖 真人钢琴陪练 1v1服务 2999随时退 1课时50分钟 考级刚需
    雅马哈电钢琴88键重锤CLP735智能数码电子钢琴家用专业初学者考级
    【原装进口】Yamaha/雅马哈钢琴 b121 SC2原声静音钢琴
  • 珠海专业调钢琴
  • 天津宝坻区调钢琴
  • 天津静海区钢琴调音
  • 成都简阳市钢琴调律
  • 大连瓦房店市钢琴调音
  • 眉山调钢琴联系方式
  • 惠州大亚湾钢琴调琴师
  • 长治调琴师
  • 厦门湖里区钢琴调音师
  • 上海普陀区钢琴调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