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祖庙祭典
发布时间:2023-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内容仅供参考!
妈祖,是我国古代至高无上的海神。按照古礼,凡能御大灾、捍大患和有功大于国家者宜得礼。所以,自南宋以来,历代帝王不仅对妈祖频频褒封,还由朝廷颁布谕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代表皇帝到湄洲致祭。明永乐则在南京 妈祖祭典举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并配备乐舞。清康熙统一台湾后,又屡次派朝臣诣湄洲致祭。清雍正复诏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礼。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妈祖祭仪引向规范,1994年参照历史资料和民俗祭仪,制定了《湄洲祖庙祭典》。几年来,对祭奠乐舞不断进行艺术加工,以期宗教祭礼兴艺术观赏的更完美结合。
天妃宫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湄洲祖庙祭典》的行祭地点在湄洲祖庙广场或新殿天后广场。祭典全程时间约45分钟,祭典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依序为:1、擂鼓鸣炮;2、仪仗、仪卫队就位,乐生、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诵读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献之礼、奏《和平之乐》;9、行亚献之礼、奏《海平之乐》;10、行终献之礼、奏《咸平之乐》;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送神、礼成。
《湄洲祖庙祭典》的乐舞是围绕三献为中心,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五个乐章,《三献》乐称《海平》、《和平》、《咸平》,由男女歌生合唱。舞备八佾,由男女舞生各三十二名组成,分别秉羽和执龠,是为古代最高规格之文舞。
祭典仪式
祭典由主祭一人、与祭若干人、司仪、司香、读祝文等各一人主持,还有司钟、司鼓、司乐、司僚等执事。祭典在鸣炮、鸣钟、奏乐中开始,主祭、与祭等各就各位,虔诚地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接着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最后"焚祝文、焚宝帛",又在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炮声震天中礼成。整个祭典过程,雍容肃穆,瑞气氤氲。各地妈祖庙(宫)的进香团队,以及本地妈祖信众,好几万人聚集在湄洲祖庙之前,虔诚上香、膜拜、祈福,人山人海,秩序井然,真是一瓣心香到湄洲。
• 印度小孩,拿毒蛇当玩具 印度小孩,拿毒蛇当玩具 印度Vadi部落的儿童2岁就刚刚开始接受训蛇锻炼,在他们天真的心
• 别具一格的腾桥火老虎灯 在我国民间灯彩艺术瑰宝中,有种至今鲜为人知,别具一格的灯彩,它就是火老虎灯,起源于临川腾桥的罗家
• 乐安民间游艺习俗
在乐安县民间文化生活中,自古以来形成了许多习俗,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等传统节日游
• 宜黄戏神
16世纪初,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作《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
• 丧葬
临川区域各县城乡居民办理丧事,一般丧礼主要程序有“买水”、“装殓”、“吊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