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有个话题是“老美怎么这么喜欢肉桂?!”
一些人对它爱不释手
还有一些人唯恐避之不及
肉桂卷,可能是继榴莲、香菜之后,又一种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的食物了。
肉桂是什么?
△ 棒状肉桂和磨成粉的肉桂粉
肉桂是樟属乔木内层的树皮经过干燥而成的制品,可采自不同的树种,但大致分为两大类锡兰肉桂(Ceylon cinnamon)和中国肉桂(C. Cassia)。
△ 锡兰肉桂 / 图片源自《科勒药用植物》
锡兰肉桂产自斯里兰卡和马达加斯加,色泽为浅褐色,质地酥脆,风味细致繁复,香甜之中略带花香,比较受欧洲和墨西哥人的喜爱。
△ 你能分清楚中国肉桂和锡兰肉桂吗?
中国肉桂,也称玉桂、桂皮,主要产自中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相比锡兰肉桂,中国肉桂质地要硬一些,色泽偏深,呈红棕色,香甜中带有微微的辛辣,风味比前者强烈。美国和加拿大多以此品种为主。
肉桂的历史
如今,肉桂是应用广泛的食物调味料。但在中世纪以前,它的存在却是备受重视的制香成分——通过泡在脂肪或者油里,加热后可散发香气。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料之一,它在中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出现过,还被屈原制成香囊佩戴过;它在罗马诗人卢坎的史诗《法沙利亚》中也出现过,埃及艳后克丽奥佩托拉为了迷惑凯撒,在自己的秀发中浸了肉桂的芳香。
十六世纪初,肉桂的价格堪比宝石。葡萄牙殖民锡兰时期,曾强迫岛上的居民将制成的肉桂卷交给国家当成赋税,并明文规定“写在金箔上的条约规定每年需纳贡300巴哈尔(bahar,现已停用的度量衡)的肉桂、12个红宝石戒指,和6头大象”。
后来西班牙人把锡兰肉桂带回西方世界,肉桂才成了不可或缺的成分。当时的交通运输极为不发达,以海上运输为主,所以运回西方的香料价格极高,肉桂的物价一度高到以等重黄金都无法换取。
△ Diptyque “沉静之水”的前调中有肉桂的辛香
现在在香氛和香水中也常见“肉桂”身影,香调多为东方调。Diptyque的“沉静之水”、Burberry的“伦敦男士”、Serge Lutens的“林之妩媚”等中都含有肉桂成分。
像肉桂这种性温且带辛辣的香料,放在夏天是热上浇油,但用于寒冷的冬季却是恰逢其时,闻起来就让人感觉温暖,是冬日抗寒必备,尤其是没有暖气的南方人。
也正因为如此,外国人喜欢把肉桂棒用于圣诞树或圣诞花环的装饰中,以增加节日气氛。
与肉桂有关的食物
世界上很少能有一种香料像肉桂一样,出现在甜品、饮料、料理中都不违和,而且各具特色。
肉桂卷
日本美食电影《海鸥食堂》中,小林聪美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了一家日式餐厅。她试图通过食物拉近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接受日本食物,但却一直不见成效。最终令海鸥食堂与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消失的还得靠当地特色食物——肉桂卷。
△《海鸥食堂》截图
芬兰人,或者说整个北欧人民有多喜欢肉桂卷呢?如果非要举个例子,大概就是饺子之于北方人吧,一年364天吃饺子都不会吃腻的那种偏爱,剩下的那一天还在擀饺子皮…
△ 肉桂卷堪称是瑞典的国民美食
不管是芬兰的Kahvi aika,还是瑞典的Fika,各种咖啡聚会上都少不了这种经典美食。可爱的瑞典人爱之深切,还专门为它将每年的10月4日设立成“全国肉桂面包卷日”。据Scandikitchen报道,每个瑞典人平均每年会吃掉316个肉桂卷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