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怎么样 哥大在哪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于1754年,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为常春藤盟校之一,也是美国大学协会、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等组织成员。哥大是世界上重要的研究中心,为许多学术和专业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独特而卓越的学习环境,学校的新闻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和艺术学院在全美乃至世界都名列前茅。 官网查看>> 大学高校 学校简介 学院介绍 科学研究 文化传统 著名校友 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 2023世界排名前十名的大学 美国十大名校排行榜 美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世界十大医学院 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名单 世界十大最难考大学 获诺贝尔奖最多的世界大学排名 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十所大学 世界十大最贵大学 2021年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前10强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学 世界上名气最高的十所大学 2022年QS美国大学排行前十名 2019年QS美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名 最受留学生青睐的十所美国大学 2021年QS美国大学排行前十名 2020年QS美国大学排行前十名 2019年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前30强 全国文科最难考的十所大学 2022年泰晤士美国大学排行前十名 2019泰晤士美国大学排名前十名 2018年QS美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名 共约22个榜单 基本信息 创建时间:1754年 学校校训:For with ther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 and in the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 所在地址:美国纽约州曼哈顿市 学校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正式名称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为哥大。哥伦比亚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最初名为国王学院,1896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784-1896为哥伦比亚学院)并迁到目前所在的晨边高地校园。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截止2020年10月哥大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6位诺贝尔奖得主。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34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学院等。哥大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哥伦比亚法学院教育出了三位美国首席大法官,包括首任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67年哥大授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哥大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发明了脑机接口、激光、微波激射器、核磁共振;完成果蝇实验成为现代遗传学的起源;证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二战时,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诞生在哥大。
哥伦比亚大学名列2022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2名,2021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3名;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6名、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7名、2021CWUR世界大学排名第7位。
学院介绍法学院
哥伦比亚法学院成立于1858年(少有的几所成立于美国内战前的法学院),全美最负盛名的法学院之一,排名每年都位于前4,紧跟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福布斯杂志将其排在最佳职业前景中第一,毕业生最高收入第一。
哥大法学院最为著称的是公司法,其也是所有全美精英律师事务所中的中坚力量。就将2020年毕业生的最高比例送往美国最大的100家精英律师事务所而言,哥大法学院在《全美法律杂志》的评选中,在全国所有法学院中排名第一(67.68%),这是哥大法学院连续第7年占据该榜单的第一名。2021USNEWS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排名全美第4名。
商学院
坐落于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依其独特优势与华尔街等金融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全美最佳商学院之一,在华尔街校友如云。商学院现有会计,决策、风险与运营,创业,金融,领导力与伦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私募,不动产等研究方向。其师资实力雄厚,拥有各相关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其中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教授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在1995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克林顿政府总统智囊团顾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两年一次和《商业周刊》年度的商学院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直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商学院,尤其是金融连续多年位列三甲,多次名列第一。现任商学院院长格伦·哈伯德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布什政府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首席顾问。
工学院
美国历史上第三所工程学院,也是纽约州第二古老的工程学院。1997年10月,神秘的中国商人Z.Y.FU向该学院捐赠了2600万美元,故该学院改名为The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该学院的应用数学、生物医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之一。而金融工程硕士项目则更是被公认为世界前三。学院也将培养未来工程专业学生的文科背景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学院现有173名教授,其中更有27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和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该院教师和校友中,一共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SEAS学院2015年本科生录取率为9.9%,使其录取难度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也是常春藤联盟中工院录取难度很大的学院。
新闻学院
哥大新闻学院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新闻学院,也是美国和世界上颇为古老的新闻学院,由约瑟夫·普利策于1912年创建。学院提供5种学位项目(Degree Programs),分别为:M.S.(新闻理学硕士),M.S. in Data Journalism(数据新闻理学硕士),M.A.(新闻文学硕士),Ph.D. in Communication(传播学博士),以及Dual Degree Programs(双学位项目)。此外新闻学院还负责管理多个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和美国杜邦-哥伦比亚奖,共同主办美国全国杂志奖,出版哥伦比亚新闻评论。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世界上颇负盛名的国际关系学院,超过18,000校友分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校友包括国家元首,商界领袖,记者,外交官、国会参众议员和政府内阁成员等。70多名全职教授和200多名兼职教授,让学生能在世界国际与公共领域的优秀学者与实战家的指导下,学术与实战并进。学院成立于1946年,由联合国原班人马参与创建。SIPA学院强调实践培训,使命是通过对核心国际区域的认知与理解以应对战后世界的复杂多变。学院于1977年增设公共管理方向并于1981年更名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随之也陆续添加功能模块,涵盖一些新兴领域如:国际金融、城市政策,人权、能源、环境政策。其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乔治城大学外交事务学院、塔夫茨大学法律与外交学院一起,组成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与政府学院第一阵营。
科学研究国际化与多元化
作为世界知名学府,国际化与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是学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第一,学院积极倡导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一方面积极聘请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的“生态多样性”,表现在现任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均有海外研究、教学、访学或领衔国际教育研究项目的经历,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出生于海外或在海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欢迎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知名教授前来讲学与合作研究,丰富与开拓学院的教科研领域。
第二,传承学生队伍国际化与营造多元文化社区。学院一方面传承生源国际化的历史传统并加大生源的国际化力度,来学院一直在扩大国际学生的招生比例,以中国大陆籍学生为例,已有2001年25人增加到2007年的73人。与此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美国,前往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游学与实地研究,参与各类国际性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的跨国研究。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社区,以促进不同种族、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这方面,学院多元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是花样繁多,如学院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在每年的11月与4月均会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国际教育文化周,前者一般以学术性跨文化交流为主,而后者则更为关注各国的风土人情诸如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
社会资源
学院所在的纽约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艺术、传媒之都,联合国总部与各类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全球颇具特色的移民城市,约有18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移民在此生活,这一丰富多元的人文社会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学院的科研活动与学生实习。一方面,因地缘优势,学院承担了大量由联合国与各国际组织所委托进行的科研项目,同时本院学生可极为便利地获得去上述机构进行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种族与民族多样性、流动性及阶层多元化,为学院教员与学生的各类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规模大且多元化的教育研究与实验土壤,为各类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纽约市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非正式教育机会,学生们可广泛利用各类戏剧院、博物馆、音乐会、讲座或大型会议等获得学习机会。有一句话形象的点出了这一点:“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华尔街学经济,在联合国总部学政治,在百老汇看戏剧。”
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以 Butler Library 为首,共设有23座分馆,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尤以 Avery 建筑及精致艺术图书馆、社会工作学院图书馆、新闻学院图书馆等出名。其中东亚图书馆中有各样的中文书籍,流行小说、古典文学,甚至县志都可以找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并且收集有微缩胶片600万套,2600万种手稿,以及60万册善本书,10万片VCD和DVD,20万份官方文件,还有中国族谱、家谱、谱谍约950种,是中国的图书馆以外收集最丰富的图书馆。东亚图书馆的亚洲类藏书为全美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开设有丁龙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又设立中文部以收藏中文数据,著名的前中文部主任包括史学家唐德刚等。
文化传统校训
哥大的校训为“In the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可汉译为“借汝之光,得见光明”或“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典出《旧约·诗篇》:“Quoniam apud te fons vitae 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英译为:“For with ther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 and in the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中文为:因你就是那生命之源;借着你的光,我们得见光明。
校训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但它并不妨碍人们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的决心和勇气。哥大在课程设置上特别设立了国际化(Globalisation)、全品质(Total quality)、道德(Ethics)和人力资源管理四大主题,所以有“21世纪课程”的美誉。
理念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的建校目标是:“在已知的语言、人文和科学领域内教导和教育青年。哥伦比亚大学最强调的一点是实践,注重学校与社会结合,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学以致用。哥伦比亚大学还经常举办研究生论坛,主席、评委都由学生自己充当,但会议程序和规格则完全和正式的研讨会保持一致。
著名校友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美国第44届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届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届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届总统
哈兰·菲斯克·斯通: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查尔斯·伊万斯·修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沃伦巴菲特:股票投资家,股神。
罗伯特·蒙代尔:“欧元之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印度宪法之父,印度佛教复兴倡导人
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
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总裁:拉里·格罗斯曼
伊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开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的居里夫人”
罗隆基: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民主人士,五四运动清华大学学生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
任鸿隽:我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曾任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2008年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历史沿革国王学院(1754年-1784年)
关于在纽约省创建一所高等学府的讨论开始于1704年。然而,直到位于哈德逊河对岸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创建以后,在纽约市创建新学院的想法才得到了认真的对待。1746年,一个为新学院筹集资金的法令在纽约省议会得以通过。1751年,纽约省议会组成了一个包括七名英格兰教会成员在内的十人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这一新学院的成立进行指导,成立所需的经费则来源于发行州彩票筹集的资金April。
学校于1754年7月正式开课,首任校长为神学博士萨缪尔·约翰逊。约翰逊博士也是学院第一届仅有八名学生的唯一导师。授课在现在位于曼哈顿下百老汇大道的三一教堂旁的新校舍进行。随后,这所纽约州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境内的第五所大学,正式根据乔治二世国王的《王室特许状》以国王学院之名于1754年10月31日成立。对于国王学院来说,1776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学校的教学活动从1776年大陆军进入纽约开始暂停了八年,包含了纽约被英军军事占领的整个期间,直到英军1783年正式从纽约撤离。学校的图书馆被洗劫,惟一的建筑物先被大陆军,后被英军征用为军医院。学校被革命者占领以后,学校的王室支持者被迫离开了国王学院。
哥伦比亚学院(1784年-1896年)
美国革命之后,学院向纽约州为其重建寻求支持,为此作出了对学院的章程根据纽约州任何可能的要求进行修改的保证。州议会批准了支持学院的建议。1784年5月1日设立了一个校董事会以监督国王学院的重建。为了表示对美国新生共和政体的支持,州议会在法案中规定“位于纽约市的,在此之前被称为国王学院的学院从今以后将永远被称为哥伦比亚学院”。1787年,学校董事们终于意识到了学校章程中存在的缺陷,他们于1787年2月成立了一个由约翰·杰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章程修正委员会。同年四月,学校正式采用了赋予二十四位校董事权力的新章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787年5月21日,萨缪尔·约翰逊之子威廉·萨缪尔·约翰逊被一致推选为哥伦比亚学院的校长。在供职于学院之前,约翰逊曾经参加过第一次大陆会议并且被选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代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纽约国家首都和纽约州府的双重身份,以及连续几届联邦党政府的执政,复兴的哥伦比亚学院在诸如汉密尔顿和杰等联邦党人的资助下茁壮成长。1789年5月6日,乔治·华盛顿总统与约翰·亚当斯副总统参加了哥伦比亚学院的毕业典礼,以表彰那些参与了美国革命的校友们。
哥伦比亚大学(1896年至今)
1896年,学校董事们正式决定使用“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这所学校的新名字。同时,校长塞斯·洛再一次搬迁了校园,这一次校园从49街转至现在的地址:一个更加宽阔的,位于快速发展的晨边高地的校区。在洛的继任者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长达四十多年的工作下,哥伦比亚大学快速成为了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为后来的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的典范。因为第一座核反应堆的建成,以及因此带来的曼哈顿计划的启动,由哥伦比亚大学教师约翰·瑞·邓宁,伊西多·艾萨克·拉比,恩里科·费米以及波利卡普·库施开展的有关原子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将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放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以上信息源自网络,具体请以官网为准。
校园风光上一篇:普林斯顿大学简介 普林斯顿怎么样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