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木隆藏戏的前世今生


  “节日期间我们被邀请去演藏戏、跳舞,农忙的时候主要下田干农活。”日前,在罗布林卡出演传统藏戏剧目《智美更登》的拉姆,一边化妆,一边和记者谈她的演出生活。
拉姆是西藏拉萨市觉木隆藏戏团的农民演员,她所在的藏戏团前身是觉木隆藏戏班,历史久远,其演出的藏戏被公认为亲传正剧。
再过1个小时,演出就要开始。无论是扮演“拉姆(仙女)”的姑娘,还是扮演“甲鲁(王子)”、“温巴(猎人、渔夫)”的小伙子,都在认真地整理服饰,有的拿出粉底、口红、眉笔仔细地化妆,每个人都很“专业”。
觉木隆藏戏团现任团长琼达正在帮一位“温巴”整理服装。她说,她的藏戏团历经坎坷。
西藏和平解放前,觉木隆藏戏班也和其他戏班一样,演员由农奴组成,演藏戏是给“三大领主”支的一种差(徭役)。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后,觉木隆藏戏班演出的藏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并孕育出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在觉木隆藏戏班发源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甲热村,由当地农民组成的业余表演团体形式并没有消失。觉木隆藏戏团继承了传统藏戏班的衣钵,也继承了传统运作模式——成员既是演员又是农民,表演既是传承需要也是经济需要。
琼达说,觉木隆藏戏团长期处于吃“大锅饭”的状态。上世纪90年代,迫于市场化的需要而改制。2000年,她和朋友卓玛把藏戏班承包了下来,重新设团演戏。刚开始只有十几个演员,一年的收入连发工资都不够。
2002年甲热村被西藏自治区政府命名为“藏戏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觉木隆藏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琼达的戏班演出机会增多了,在内地商人资助下成立了公司,有了排练场地,演员也增至35人,每年平均演出300多场,收入不菲。
琼达说,藏戏团每年演出不少,但是演员工资、服装、道具等开支也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资金对于藏戏班来说是雪中送炭。演出淡季,演员们还要操起锄头、镰刀到农田干活。为了增加收入,琼达还支持演员们到朗玛厅、剧场和各类文艺演出场所表演民族舞蹈等节目。不管外面的演出多忙,琼达都要求演员们坚持练功,保证传统藏戏基本功不被丢掉。
小央金今年5岁,她的妈妈在觉木隆藏戏团扮演“拉姆”,因为雪顿节幼儿园放假,当司机的爸爸没有时间照看,她就跟着妈妈一起来了。记者看到另一位演员的儿子还躺在婴儿车里,琼达这时候就成了演员子女的保姆。演出开始了,小央金坐在记者旁边,指着一位“拉姆”说,她是我妈妈,是最漂亮的“仙女”。
琼达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结婚,女儿还在上学,儿女们都没有要在未来接管藏戏团的打算,只有儿媳妇在空闲的时候会帮她打理一下后台。关于藏戏团未来由谁继承,琼达说,她还没有考虑过。

上一篇:乾隆爷的御赐地方名吃“金边扣焖儿”

下一篇:传统礼仪最好的诠释者:港人的礼貌


蚂蚁钢琴网 2008-2025 somall.com.cn 皖ICP备2023010105号
大写数字 热点城市 热点地区 热点街道 热点时间 房贷计算器
钢琴调律 钢琴调音 钢琴调律价格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24小时举报热线:180565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