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北体大地址 北京体育大学怎么样
北京体育大学 人气值:0 北京体育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简称“北体”,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 官网查看>> 普通高等院校 公办大学 学校简介 分数线 招生简章 科学研究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 双一流 中国211工程 全国211大学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全国一本大学名单 全国本科院校名单 中国十大体育学科最好的大学 中国十大舞蹈学院 北京211工程大学名单 北京市大学名单 帅哥最多的十所中国大学 中国十大体育学院 北京市一本大学院校名单 全国体育类大学名单 北京市重点大学名单 北京市本科院校名单 北京市公立大学名单 中国体育教育专业十大名校 2022年北京双一流大学名单 基本信息 创建时间:1953年 院校隶属:国家体育总局 院校分类:体育类 学校校训:追求卓越 学校类型: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代码:10043 学历层次:本科层次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所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学校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截至2022年,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心理学院等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学院等9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是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截至2022年,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4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学科布局涉及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及所辖全部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和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体育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体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新闻学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体育、新闻与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应用心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全国首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分数线 2022年北京体育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大学名称 | 省份 | 科类 | 年份 | 录取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0/29351 | 445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8/31115 | 445 | (207) | 首选物理,再选生物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33072 | 445 | (2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33044 | 445 | (20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4/34470 | 445 | (205) | 首选物理,再选生物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历史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6652 | 437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北京体育大学 | 广东省 | 历史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7494 | 437 | (202)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12183 | 425 | (03) | 物理/化学(2选1)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12490 | 425 | (02) | 物理必选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12798 | 425 | (05) | 思想政治必选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13109 | 425 | (04) | 物/化/生(3选1)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13253 | 425 | (06) | 历史必选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13253 | 425 | (01) | 不限 |
北京体育大学 | 天津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7/5404 | 463 | (3) | 思想政治必选 |
北京体育大学 | 天津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1/6376 | 463 | (2) | 历史必选 |
北京体育大学 | 天津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1/8146 | 463 | (5) | 物/化/生(3选1) |
北京体育大学 | 天津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29/8499 | 463 | (4) | 物理必选 |
北京体育大学 | 天津市 | 综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27/8819 | 463 | (1) | 不限 |
北京体育大学 | 河北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24634 | 430 | ||
北京体育大学 | 河北省 | 物理类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 | 565/28568 | 430 | ||
北京体育大学 | 河北省 | 历史类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3946 | 443 | ||
北京体育大学 | 河北省 | 历史类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 | 589/3426 | 443 |
1.录取分数线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仅供参考。请考生及家长同时参阅各省招生部门公布资料。
2.录取分数在个别省份不同年度稍有波动,建议考生及家长整体查看近三年录取数据。
加载更多 招生简章
北京体育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北京体育大学,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办学层次为本科,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行列。
第三条 学校法人注册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承担主要本科教学任务,另有部分本科教学任务安排在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杨公庄1号。
学校设立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第四条 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的本科生,将获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的本科生,将获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招生专业为休闲体育(中外合作办学)和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地点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颁发北京体育大学相应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阿尔伯塔大学相应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六条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校长办公会是学校招生制度、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等重要事项的决策机构。
第八条 学校设立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各类招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负责审议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原则和录取名单等工作,讨论决定招生重大事宜。
第九条 学校设立招生工作监督小组,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纪委办公室(审计处)负责人任副组长,对本科招生录取过程实行全程监督。
第十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及录取
第十一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领导,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组织下开展本校招生录取工作。
第十二条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本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份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来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本校分省来源招生计划。报教育部审核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学校将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十三条 录取规则
1.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高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学校提档要求的情况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按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择优录取。提档比例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投档录取。
2.学校在提档及专业录取时均承认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各类政策性加分,增加分值不超过20分。
3.普通批次专业录取时,对于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方式进行,无“专业级差”。
我校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的考生依据以下情况优先录取:(1)专业志愿顺序;(2)文科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科目比较排序,理科按数学、外语、语文科目比较排序;(3)体育、艺术特长。如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对同分并列有明确规定,则录取时执行省级招办的规定。
4.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休闲体育(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原则上安排在普通批次进行招生,考生高考文化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部分省市为一批线或一段线),且高考外语(仅限英语)成绩不得低于112分(150分制)。
5.学校体育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及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本科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考生所在省份和我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1)体育教育、休闲体育、体能训练、冰雪运动等体育类专业:
对进档考生,按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我校无“专业级差”,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成绩优先。体育类专业统考成绩同分者,依据高考文化成绩确定录取专业。
(2)舞蹈表演(舞蹈、体育舞蹈、编创实验班、霹雳舞方向)专业:
在考生省级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合格、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依据分省计划数,按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艺术类省统考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具体以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规定为准。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在考生省级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合格、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部分省市为一批线或一段线)的情况下,依据分省计划数,按高考文化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具体以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规定为准。
(4)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贯彻全面考核的原则,在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分别达到我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和体育专项成绩3:7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梯次顺序,依据分项目计划数,按照综合分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对具备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20分录取。
6.在“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中,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7.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招生录取工作将根据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公布文件要求执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考生的选考科目须符合报考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可通过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公布信息进行查询。
8.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将征集志愿。我校不接收未填报学校志愿的调剂考生。
除小语种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入校后的外语学习仅限英语。
9.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除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外,我校其他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10.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关于慢性肝炎病人且肝功能不正常的判定标准》(教学司函〔2010〕22号)执行。考生体检信息以高考体检表为准。
我校为体育院校,考生患有下列疾病者,不宜就读我校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的;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的;
(4)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有生理缺陷、嗅觉迟钝、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畸形、斜视、严重口吃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面部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风、黑色素痣等情形之一者。
(5)患心脏病、精神疾病等难以正常完成体育课学业者。
注:招收保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不受第(3)条限制。
另外,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校对相关专业考生身高、视力等要求如下:
(1)身高要求:
体育教育、休闲体育、体能训练、冰雪运动: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舞蹈表演(舞蹈):男生身高不低于1.75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5米;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编创实验班):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舞蹈表演(霹雳舞):男生身高不低于1.65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5米;
(2)裸眼视力要求:
体育教育、休闲体育、体能训练、冰雪运动、舞蹈表演专业考生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0。
(3)色觉要求:
色盲、色弱者,不予录取的专业: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康复物理治疗;
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除上述不予录取专业外,还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新生入学后,按照教育部规定学校统一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复查不合格的学生,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
1.学费: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经济学、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智能体育工程专业每生每年5000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冰雪运动专业每生每年5500元;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康复物理治疗、英语、德语、法语、俄语、体能训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每生每年6000元;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每生每年10000元。
2.住宿费:北京本部校区每生每年为750、900、1200元不等。
以上学费和住宿费为2022年标准,2023年有新标准则按新标准收取。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标准另行通知,住宿费标准将参照海南省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学校设有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奖助体系,通过资助与育人的紧密结合,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设立入学绿色通道,新生未能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者,可先报到入学,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第十七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十八条 我校本科招生网站:https://zs.bsu.edu.cn,咨询电话:010-62989047,传真:010-62989047。学校纪检部门监督电话:010-62989450。
第十九条 凡报考我校考生,均视为已详细阅读本章程,并充分理解及认可本章程中所述各项考试方式、录取原则等相关要求。
第二十条 如国家、省份高考招生政策调整,学校将根据相关政策作相应修订。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由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章更新于2023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科学研究截至2022年,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2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3项、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7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创刊于1966年,现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权威期刊。《体育运动科学(英文)》)(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SSEJ创办于201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体育科学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截至2022年,学校已与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59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其中,阿列克·马迪申(Oleg Matytsin)博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学校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Zlatko Matesa)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Jacques Rogge)等7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吉安·弗兰克·卡斯帕(Gian Franco Kasper),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Kate Caithness)等8人“名誉教授”称号,授予国际奥委会高级顾问吉尔伯特·马吕斯·费利(Gilbert Marius Felli)“客座教授”称号,并聘为奥林匹克运动学部“名誉部长”。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院校和欧盟教育委员会“伊拉斯谟+”师生交流项目资助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与竞技体育训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运动科学与健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教育部和科技部立项。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合作交流建校至今,学校已与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57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其中,阿列克·马迪申(Oleg Matytsin)博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学校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Zlatko Matesa)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Jacques Rogge)等7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吉安·弗兰克·卡斯帕(Gian Franco Kasper),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Kate Caithness)等8人“名誉教授”称号,授予国际奥委会高级顾问吉尔伯特·马吕斯·费利(Gilbert Marius Felli)“客座教授”称号,并聘为奥林匹克运动学部“名誉部长”。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院校和欧盟教育委员会“伊拉斯谟+”师生交流项目资助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与竞技体育训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运动科学与健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教育部和科技部立项。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历史沿革校址变更
1952.7筹建-1954.1 北京先农坛
1954.1-今 北京西郊圆明园北侧
校名变更
1952.7筹建-1956.3 中央体育学院
1956.3-1993.12 北京体育学院
1993.12-今 北京体育大学
隶属关系沿革
1952年7月 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成立,直属教育部领导,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业务指导;
1952年下半年-1966年 学校归国家体委直接领导;
1966-1978年 学校由国家体委军管会领导,其机构撤消后,归国家体委和北京市双重领导;
1979年-今 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领导,党的关系隶属中共北京市委。
领导体制沿革
1953.11-1958.8 院长负责制
1958.9-1961.8 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分工负责制
1961.9-1966.6 院党委领导下的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6.7-1978.9 1966.7“文革”开始,学校领导机构陷入瘫痪,1973.6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延续到1978.9;
1979.9-1985.9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责任制
1985.10-1992 院长负责制
1992年-今 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
办学目标调整
建校初期国家提出中央体育学院的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身体健康、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体育专门人才;
1958年国家体委提出:体育学院应当确立师资、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1983年国家体委在向我校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北京体育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体育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又红又专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6年学校提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技兴体”的战略和国家体委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培养跨世纪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改革。”
2001年国办发〔2001〕15号文件指出,要把北京体育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根本任务是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体育专门人才。
2001年10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三结合’基地建设为主线,坚持面向21世纪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立足体育,服务社会,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把北京体育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办学目标。
2007年1月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抓机遇、开拓务实、加快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办学目标。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
校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