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五线谱是由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圭多达莱佐发明的。圭多达莱佐对记谱法的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他把原来的红线和黄线加上两条黑线,完成了四线谱表,使音高记谱更准确。十六世纪,欧洲各国统一了五线谱,为了纪念五线谱的发明与诞生,人们把圭多达莱佐称为“五线谱之父”。
五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公元9世纪,出现了一种以“点”、“钩”、“划”表示音的大概趋向和高低的记谱法。这种符号叫“纽姆”。先是记在一条线上,表示f音,根据符号落在线的上下就有了一个大概的音高标准。后来又加了一条c线。到了十一世纪,圭多达莱佐把线加到四根,音域为八度左右,使音高记谱更准确。
五线谱简介
五线谱的五条线和四个间一共构成了9个音位。当谱表上无法记录更高或更低的音,需要通过加线和加间来扩充音位。五线谱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
五线谱分为总谱、分谱、大谱表。其中,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五线谱优势与缺点
相对于简谱,五线谱的优势是在视觉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显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都是五线谱。
可以说五线谱是音乐中的“世界语”。但除基本谱表的五条线外,上、下方常会出现繁杂的临时加线,谱号后面及谱中,还有密密麻麻的调号或临时升降记号,不同音组的同一音处于不同的位置,缺乏规律性,初学者使用起来十分困难,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
下一篇:吞噬星空女主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