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了欧洲的立法成果著作是什么


《崇祯历书》,明代徐光启等撰。明代二百余年间,实际只用《大统历》 ,因时代已久,多次出现实际天象与预报不合的现象。崇祯二年,钦天监预报又误,于是改历之议复起。七月徐光启受命督领修历,九月正式设局。徐氏深受西方天文历法学的影响,从而提出先译后制的方针,即先全面、系统地翻译传入中国的天文著作,再以中法为主,“参用西法”来制新历。为翻译所需,历局聘请了龙华民、罗雅谷、汤若望等入局。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逝世,由李天经继续主持,至崇祯七年翻译工作全部完成,共得137 卷,人称《崇祯历书》。但新历因反对者甚多,在明代也未能正式颁行。清初,传教士们将其删削整理为100 卷进呈朝廷,定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刊行时又增加了汤若望所著《历法西传》、《新法历引》、《新法表异》三种。

徐光启于1562年出生于上海,字子先,号玄扈。1603年,徐光启入天主教,次年考中进士。他曾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他不仅试图知其然,更想要知其所以然,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的发展路线(“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徐光启《历书总目表》),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徐光启在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明朝所用的历法大统历本质上是由元朝授时历演化而来,除历元外所有数据均照搬授时历,经元明数百余年的时光后,与实际天象相比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急需一种更为精确的历法接替。崇祯皇帝命徐光启领导历局,负责这项工作。徐光启在此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历书中,他系统介绍了西方古典天文学,引进了西方圆形地球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一个全天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一些天文数据的订正。除《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外,徐光启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躔历指》、《测量全义》、《日躔表》等天文历法著作的具体编译工作。

1633年,《崇祯历书》即将编撰完毕,不巧的是徐光启在这个紧要关头去世了,崇祯皇帝赐其谥号为文定,归葬家乡,其墓地现已扩充为光启公园,与上海天文台毗邻。

吸收了欧洲立法的成果的著作是《崇祯历书》,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著作,由外国的传教士参加编撰,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


上一篇:庄小龙在什么特种部队

下一篇: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蚂蚁钢琴网 2008-2025 somall.com.cn 皖ICP备2023010105号
大写数字 热点城市 热点地区 热点街道 热点时间 房贷计算器
钢琴调律 钢琴调音 钢琴调律价格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24小时举报热线:180565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