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在书写盲文时,通常是?
因为盲文是用过凸度点来表达,但是写的时候需要用特殊的“笔”扎出凹槽,再翻过来摸读凸起的部分。这也盲文的书写规律:正摸反写。也就是依据明眼人的读写习惯来说的,要从右往左写,看的时候,从左往右摸。
六点盲文的发明者是:路易·布莱叶(Louis Braille),也有人翻译为刘易斯·布莱叶。他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他3岁时玩弄工具时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
布莱叶的父母没有放弃对这个盲孩子的培养。父亲在木板上用钉子组成字母,教他认字,后又送他到村里的小学读书。布莱叶学习既刻苦又聪明,深受老师和校长的喜爱。
1819年,布莱叶被送进巴黎皇家盲人学校。盲生的课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来很慢,书写更困难,而且课本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课程靠口授。布莱叶学习刻苦、成绩好、求知欲强,但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他由此意识到,必须创造一种容易摸读和书写的盲文,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1821年,有一天学校校长请来退休海军军官查尔斯·巴比埃,给学生们讲授和示范一种"发音"法,或叫"夜间书写"法符号,它是一种用两行各6个凸点的符号来表示各种音标的方法, 是专为夜间作战时传递命令和加强联络而创造的。年仅12岁的布莱叶听完这个报告后,激动地对巴比埃说:"以凸点代替线条的方法肯定可以创造新的盲文……"
此后,布莱叶专心致志地研究这种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点为最佳?怎样编排字母和其他符号?用什么样的写字工具?点距应多大……
1824年,刚满15周岁的布莱叶从人的体形受到启发。他想,每个人都有两个肩膀、两臂和两个膝盖,在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个凸点,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个凸点了吗?多么有意思的6个点啊!经过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规律可循的法语字母方案拟定出来了。6个凸点,加上空白,共有64个变化。
2018年11月,联合国表决通过,设立了“世界盲文日”。从2019年1月4日开始,每年的1月4日都成为了“世界盲文日”。
在正常人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要看书、学习、写字等等。人们为了能让盲人也能够和正常人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于是便发明了盲文。
盲文。也称为点字或着凸字,主要是靠手指的触觉,来分辨出每一个不一样的文字。通常盲人读写一篇盲文都由两个工具组成,一个是盲文笔,一个是盲文板。
忙文笔,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工具,有点类似锥子,可以在盲文纸上扎出凸起的盲文。盲文板,一般分为三种,最基础的,是有四行可以刻字的位置。除此以外,还有9行和28行的。最大的28行的盲文板,刚好可以卡住一张盲文纸。
咱们国家现在使用的盲文,有三种,一种是最早的双拼盲文,第二种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的现行盲文,最后一个,是在现行盲文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现代盲文,这个因为比较复杂,所以用的也相对来说少一些。
上一篇:冰糖是晶体吗
下一篇:古代秦州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