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像为什么在鼓浪屿


郑成功,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

强化闽台一体格局

1662年2月,荷兰人投降,郑成功占领台湾城,又进行了一番政治建设。他“祭告山川神祇,改台为东都,附红毛城,置第宅居焉”,设立安平镇,管辖原台湾城周边地带,改名王城。不久,郑成功病逝,他儿子郑经进一步完善了台湾地方行政建置。

郑成功在台湾设立一府二县、澎湖安抚司、安平镇,除了整肃军纪、明确战略意图和解决军粮问题的需要,还与他在厦门的政权建设经验有密切关系。早在南明永历九年二月,郑成功就以抗清“东征西讨,事务繁多”,与部属商议仿权力中枢设立六官体制,并设司务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分管政治事务。后来,因有人谏议不宜僭设司务,改司务为都事。又增设六察官加强议政监察。

在地方行政建置方面,则将厦门从同安县辖下的中左所,升格为州级建置,称思明州,顾名思义,表示对明朝的忠诚。在此之前,已任命参军举人林其昌代理海澄县事。这就是说,思明州已是郑成功在大陆建立地方行政建置的实践,而海澄县知事的任命,也表明他对所控制地方行政建设的重视。由此可见,郑成功在金、厦抗清时,已建立起一整套从权力中枢到地方的完整的行政建置系统。收复台湾后,建立东都明京,增设一府二县和澎湖安抚司,只不过是其政权建设的继续。其时,闽粤浙沿海还有诸多地方,如南澳、铜山、崇武、湄洲、南日、海坛、三都、舟山、海门等岛,以及部分沿海陆地,都还在郑成功的有效控制范围内,这些地方加上金、厦、台、澎联为一体,便成为明郑政权的基本地盘。

闽台一体的建置格局,强化了两岸行政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台澎地区的内地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郑成功充分利用了他的独特政治资源优势。一方面,他非常注重保持政权建设的正统性,对明朝宗室尊奉有加,对明朝遗老予以礼待,“军国大事,时咨问焉”,这让明郑政权的正统性得到广泛认同。


上一篇:qq会自动离线吗

下一篇: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什么


蚂蚁钢琴网 2008-2025 somall.com.cn 皖ICP备2023010105号
大写数字 热点城市 热点地区 热点街道 热点时间 房贷计算器
钢琴调律 钢琴调音 钢琴调律价格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24小时举报热线:180565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