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穿彩褂,过年过节都有它,说话僻里啪啦(打一物)?


鞭炮起源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虽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小孩子穿彩褂,过年过节都有它,说话僻里啪啦(打一物)是鞭炮。谜面中提到“过年过节”,“噼里啪啦”,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是鞭炮。“噼里啪啦”是形容鞭炮爆炸的声音。

在民间鞭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喜事用品,正如古诗所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由此可见放鞭炮也是年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寓意着驱邪避凶,使得家中气场和顺,而且更是象征着未来一年中的家庭运势红红火火、兴旺富足。

过年燃放爆竹唐宋时期最为盛行

“爆竹”的产生原本是一种民俗现象,但其能广泛流行,据说与一个名叫李畋的唐代道士有关。《异闻录》记载,李畋“邻人仲叟为山魉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爆之,鬼乃惊遁。至晓,寂然安贴”。从《异闻录》所记来看,李畋的“爆竹” 仍是传统的焚烧方法,与现代的爆竹完全是两码事情。说他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瘴气,不过是传说而已。

过年燃放爆竹,唐代开始盛行。唐诗中爆竹有许多描述:“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张说《岳州守岁二首》)、“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仄”(于鹄《早春》)。

过年燃放爆竹之风到宋代更为普遍,宋代文人所记比唐代更加丰富:“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陈与义《除夜二首》)、“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成了过年时最流行的名句。

然而,这时广泛流行的爆竹并不是用火药制成的,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燎竹”风俗,即烧真竹子,又叫爆竿。现代乡村仍能看到的烧“岁火”现象,便是此遗俗,岁火越旺越吉祥。


上一篇:定向运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下一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取决于什么


蚂蚁钢琴网 2008-2025 somall.com.cn 皖ICP备2023010105号
大写数字 热点城市 热点地区 热点街道 热点时间 房贷计算器
钢琴调律 钢琴调音 钢琴调律价格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24小时举报热线:180565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