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经院哲学是天主教教会用来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繁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
1、安瑟尔谟
最初的代表人物是安瑟尔谟,并开创了安瑟尔谟论证经院哲学;
2、安瑟伦
一生致力于以理性分析教义,被称为经院哲学之父,奥古斯丁第二;一生无瑕疵,敬重真理与公义,“我相信了才能明白,不是我明白了才会相信”。另外被称为“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位经院哲学家”;
3、亚伯拉德
首倡用辩证法去研究神学,他认为宗教经验必须经过理智的批判,“不断的质问,乃是知识的开端”,“我明白了才能信”,他注重基督的人性而否认他的神性。
经院哲学与儒学
真正能够与经院哲学作详细对比的,其实是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学,董仲舒重新对儒家经典做了诠释,并将其系统化、哲学化,他把孔子的“天命论”发展成了自己的“天人感应”学说,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人间的一切,而君主则是天神的化身。
在这一点上,他与基督教中提到的“耶稣是上帝的化身”不谋而合。“天人感应”也与经院哲学中体现的神与人之间的张力十分相似。这种张力,其实就是在人和上帝、天神之间,创造一个连接点,让人能够感受到上帝、天神的存在,为信仰提供基础,如果上帝是高高在上的,对于群众来说,上帝缺乏一个具体的、与人相关的形象,则人类无法找到信仰的支撑点。就如同中国的天神一样,民间文化中祭祀、供奉的各种神,其实是被“人化”了的。
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儒学,虽然有着与经院哲学相通之处,但无法漠视的一点是,它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在儒学文化中,并不存在、也无法存在一个被神化的创始人(在基督教中,耶稣正是这样的角色)。
与经院哲学不同的是,中国儒学并不力求证明神的存在,而是看重现实的作用,儒学追求的是以神性的权威来支撑人性本善,而西方的经院哲学中,最基础的一个观点就是“人性本罪”,在这点上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上一篇:知否元若是谁
下一篇:波斯菊和格桑花是一种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