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会用哪种妙招捕食蚂蚁?
穿山甲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
穿山甲会装“死”来吸引蚂蚁。穿山甲昼伏夜出,主要以白蚁为食,嗅觉很灵敏,能很容易地找到蚁穴。穿山甲的舌头细长,有许多微小的倒钩,并且带有黏性的唾液,觅食的时候,舌头一伸就能轻松地粘住白蚁等小昆虫。有时穿山甲不愿意花大力气掘挖蚁穴,还会设下圈套,一动不动地躺在蚂蚁窝附近装死,浑身散发出浓烈的腥膻味,,引诱蚂蚁上钩。
中华穿山甲4-5月交尾,12月或翌年1月产仔。幼仔伏于母兽背部,随之外出活动。在尼泊尔,中华穿山甲4-5月期间产仔。初生幼仔体长测量约45厘米,重约1磅,身上没有鳞片,虽然它们的身体在生命的前两天柔软而有弹性,但能够在走路,年幼的穿山甲被携带在母亲的尾巴或背部。如果母亲感到受威胁,它就会将幼仔卷缩在她身下或尾巴里。雄性穿山甲显示出父母的本能,它们会和雌性及幼仔分享共处同一个洞穴。
生活习性
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猛兽、猛禽为天敌,偶尔遭家犬袭击。
中华穿山甲过着孤独的生活。虽然它们是高度陆地动物,但它们也完全有能力攀爬树木,还有很好的游泳能力。穿山甲经常缓地慢移动四肢,用自己的指关节,其前爪卷曲在下面,产生一些非常独特的足迹。偶尔,它们可能会抬起后腿,身体更加直立,前肢保持在空中,这也是攻击白蚁巢穴时所采取的姿势。
穿山甲长长的爪子挖掘出一个白天睡觉的洞穴,在傍晚则四处去寻找食物。中国穿山甲视力不佳,但不依赖于视觉,而是依靠气味来寻找猎物。它们利用其强大的前爪打破白蚁或蚂蚁巢,然后用它长而粘的舌头将昆虫舀进嘴里。在进食时,穿山甲可以闭合其鼻孔和耳朵,以防止叮咬昆虫蜂拥而生,而厚厚的眼睑可以遮挡眼睛。因为它们缺乏牙齿,所以它们的膳食是在肌肉胃中被磨碎。
上一篇:氧气什么条件可以生成臭氧
下一篇:铜为什么是紫红色的